蔡家俊

16 2024-09

16:37

分享
来源:作者:

蔡家俊,又名蔡君民,1903年出生在人杰地灵的海丰县鹿境乡新北村一个农民家庭中。少年时,蔡家俊就初露锋芒,显现出很多跟同龄人不同的地方。他聪明好学,加上家风严谨,为人处世方面都要较同龄人成熟很多。在伙伴们的眼中,他是一个特立独行又有正义感的人,而且经常会做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也许正是因为他的这一特质,使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19年,受到兄长蔡家邦的影响和鼓励,年仅16岁的蔡家俊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海丰县陆安师范学校。同年,五四运动在全国爆发,这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很快便影响到了位于南国之疆的海丰,很多进步的青年学生也纷纷响应。这时候,以郑志云、陈魁亚为首的一批进步学生应势成立了以学习新文化,开展反帝爱国运动的海丰县学生联合会,此举受到了很多进步青年的拥护。思想进步的蔡家俊不甘人后,也加入了学生联合会。他在学校中配合同学们进行《陆安日刊》刊印工作的同时,也接触、学习到了先进的革命思想。

1922年夏天,毕业后的蔡家俊回到鹿境度暑假。深受进步思想熏陶以及哥哥、姐姐(蔡家邦和蔡素屏)的影响,目睹百姓深重苦难,对反动统治和军阀混战深恶痛绝的他,整天脑子里想得最多的事情就是能像很多思想进步的学长们一样为救国救民的事业出一份力。他经常带着钓具跑到红花山南麓的后渡边钓鱼,只有他自己知道,他钓的不是鱼,而是借钓鱼来思考人生。有一天,他钓完鱼回到家里,放下了钓竿以及一篓渔获。对家人说道:“运来人不知,我钓的这篓鱼你又知不知道呢?”扔下了这句让家人莫名其妙的话后,他走进房间收拾行李,毅然返回县城去了。这句话,至今他的家族后代仍然记得清清楚楚。回到县城不久,蔡家俊经过组织的考验,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来,受组织的安排,利用组织刊印的《赤心周刊》深入到学生中宣传社会主义思想。1923年元旦,海丰县总农会成立,蔡家俊进入农会下设的宣传部担任部员,做宣传工作。

1925年初,蔡家俊加入刚成立不久的农民自卫军(简称农军)并参与为期三个月的军事训练,成为一名具有一定军事指挥能力的干部。随后,蔡家俊在桥东加入了由周恩来和彭湃组建的中共海丰县支职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同年8月,受县农会委派,蔡家俊到达青草圩,担任八区党委常委兼农军大队长,组建当地的农民武装。在此工作的一段时间里,蔡家俊由于工作需要,经常只身冒着危险出外开展秘密工作:俗话说:"上得山多终遇虎。”蔡家俊在开展革命活动时有好几次与敌人遭遇或被包围,但他每次都机智地逃脱了。有一次晚上,蔡家俊到晨洲开会直到半夜.会后,他谢绝同志们的夜宵招待并准备返回青草圩区委。蔡家俊在当地同志的陪送下过了村前的小溪,走了不久却发现前面路上隐约有火光,他认为应该是敌人的武装,是针对在晨洲开的这次会议而来的。考虑到村中的部分同志还未来得及转移,蔡家俊急中生智,一边弄出声响一边往东边不远处的丽江跑去,想把敌人引到那里。此时,几十米外的敌人也发现这边的情况,他们朝蔡家俊跑着的方向一边追一边开枪射击,而这正是蔡家俊所希望的:敌人的枪声一响,村里的同志们就知道有情况,而有所防备了。蔡家俊矫健的身影在芦苇丛中快速地穿梭,很快便跑到了江边,跳入了有上百米冤的丽江中,凭着他多年练就的好水性向对岸游去。待敌人追到岸边时,蔡家俊已经游到对岸。由于天黑,光线不足,敌人一通乱打,子弹并没有击中他。很快,他便隐入到到对岸的芦苇丛中,而此时村里的同志们也趁机纷纷转移出了村。

在蔡素屏以及蔡家俊的影响下,家族中不单蔡家俊的父亲蔡观泽加入了农会并成为了鹿境当地的农会会长,同辈的几个兄弟也先后参加革命的队伍,再加上跟彭家的姻亲关系,这个家族就成了不折不扣的红色家族了。这在反动势力以及当地的民团头目眼里,自然就成了不除不快的眼中钉、肉中刺。于是,在海丰县国民党当局的授意下,反动民团针对蔡家发动了 8次围家、抄家、封家。但毕竟村里的进步群众占大多数、每次在民团出发的时候,总会有乡亲出来示警。民团还没到,蔡家那些相关的人就会赶紧走过恻口,躲在大屋左侧偏房边菜园中,或在浓密的丝瓜藤下的一个装了东西的箩筐掩盖的土坑中躲藏,或穿过窄小的后门沿着石巷跑到后山躲避,常常用这样的方式有惊无险地躲过敌人的搜捕。每次也多亏了蔡老夫人的机灵以及沉着应付。每当敌人来到丝瓜棚下想进-步搜查时,蔡老夫人总是机灵地说:“哎!我家的丝瓜长得这么好可不容易,你们可得小心点呀!弄坏了可不好呀!”敌人的注意力被老太太的话给转移了,往瓜蔓里一看也确实没有人躲藏,也就悻悻收兵了。

1927年11月18日上午,海丰县工农兵大会在孔庙举行,其中一个决议就是攻打捷胜城。随后,在与会代表们的欢送下,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四团一个连开赴捷胜,配合由林道文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团部攻打盘踞在捷胜城内的反动保安团以及民团武装,蔡家俊也随军南下。此次战斗非常激烈,双方都有很大的牺牲,其中我方的一个连长在激战中被敌人乱枪射杀,激起了战友们的极大愤慨。经过数次的冲锋,敌人再也没有开始时的嚣张气势了,个个龟缩在城内。蔡家俊见状,觉得可以通过做部分敌人的思想工作来达到让敌人主动投降的目的。经过指挥林道文研究同意后,他不顾个人的安危只身走到城下向敌人说明了来意,从被炸开的城墙豁口走到城头做通了守城敌军们的思想工作,迫使他们放下武器,打开了城门,捷胜终于被我军成功拿下。

海丰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根据上级党组织的安排,从县内各地抽调具有工作经验的党员干部到东江各县工作。1928年1月28日,蔡家俊被组织委派到五华县工作,接替古大存任中共五华县委书记。此时的五华形势异常严峻,国民党军队正对五华县的中共革命组织进行残酷的剿杀。他们为了扑灭五华的革命力量,先后成立了针对以古大存为首的革命者的所谓的“驱古委员会”“灭古委员会”等,妄图将这些革命者赶尽杀绝。为此,古大存等领导人被迫率领部分革命队伍转移到了东部五华、揭阳、丰顺三地交界的八乡山地区,但部分五华县委原领导却私自解散农军队伍并携款潜逃,造成了极为困难的局面。临危受命的蔡家俊面对这一极度复杂的革命环境,迎难而上,凭着他在海丰的革命经验和过人的胆识,很快便重新组织起了五华县委领导班子及组建了武装队伍。经过中共五华县委的研究决定,蔡家俊和同志们率领队伍向五华县境内的敌人展开了艰苦的斗争。开始,新组建的五华革命武装投入战斗,取得一些不错的成效,但很快便遭到敌人的疯狂反扑。由于敌众我寡,加上新组建的农军队伍缺乏军事训练以及武器装备落后,遭到敌人毁灭性的打击。蔡家俊和和同志们为了继续开展革命工作,果断率领剩余武装力量撤退到横流渡,但最终依旧被敌人包围了。蔡家俊被捕后,拒不投降,恼羞成怒的敌人就将他押赴刑场杀害。行刑前,蔡家俊高呼:“共产党万岁!”

牺牲时年仅25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蔡家俊烈士和曾经-起战斗的部分同志和战友们的遗骸,由五华县人民政府收集后.安葬在了当地专门设立的烈士陵园中,他的革命事迹受到了当地人民的尊敬,在当地广为流传。

no cache
Processed in 5.809438 Second.